?
發布時間:2022-11-14
(轉載本網新聞 請注明出處?。?/p>
堅持抱團融合發展,努力實現回穩向上
——在產業集群、分支機構、地方行業協會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中國樂器協會 王世成
(2022.11.14)
各位同仁,大家上午好:
很高興與各位同事云端握手、互致問候。大家知道,我們這次產業集群、分支機構、地方協會工作會議,并同步安排職業能力評價的專項培訓,原定在河南蘭考召開,并參觀焦裕祿紀念館,組織集體過主題黨日活動,深度感受“親民愛民、艱苦奮斗、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的焦裕祿精神,縣委縣政府也做了精心安排與準備,因為疫情原因,只好調整會議形式。在此我代表中樂協向為行業企業發展攻堅克難、拼搏付出的各位同事、向蘭考縣委縣政府對本次會議的大力支持、向培訓授課的人社部、輕工聯有關負責同志一并表示衷心感謝和誠摯問候。
同志們,當前全黨全國迅速掀起了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熱潮,我們召開“三合一”工作會議,其主題是以二十大精神為指引,以新發展理念為統領,以高質量發展為首要任務,以科技人才創新三個“第一”要求為遵循,深化認識、把握大勢、統一思想、堅定信心,積極探索回穩向上的實現路徑,融通全產業鏈,致力抱團發展,共同推動樂器產業高質量發展,全力穩住行業大盤,并為明年打下一個不錯的基礎。
今天,利用這個機會,我講幾點意見。
一、樂器行業運行簡析——穩住運行基本盤回穩向上
觀全球:疫情仍有較大不確定性,烏克蘭危機影響超出預期,全球通脹壓力持續加大,世界經濟增長勢頭明顯減弱,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
看全國:綜合施策頻度加大,經濟呈現恢復發展態勢,保持大局總體穩定。三駕馬車面臨突出矛盾和問題,消費需求仍然不振,投資增長仍較乏力,穩定外貿難度加大,市場主體生產經營困難仍然較多。
“數”行業:截止到今年9月份,據中國輕工業信息中心發布的“2022年上半年中輕景氣指數”,樂器景氣指數為86.09,處于“漸冷”區間內,經濟增速放緩,行業發展承壓。呈現出“兩降、一平、一升、兩增長、兩帶動”的特點?!皟山怠奔垂I增加值增速為-5.7%;規上企業營業收入下降3.52%?!耙黄健笔侵赋隹谠鲩L0.11%?!耙簧奔瓷a效率提升,營業成本同比下降4.74%,環比8月又下降0.61%?!皟稍鲩L”累計利潤增長1.39%,自6月起,已連續四個月實現月度利潤正增長;營收利潤率為6.19%,高于輕工業6.06%的平均水平,同比增長0.5個百分點?!皟蓭印奔垂歉善髽I帶動明顯,直報的骨干企業利潤率7.47%,高于規上企業1.54個百分點。虧損面8%,明顯低于規上企業的27%;科技創新帶動明顯,科技含量高的電子樂器利潤增長19.49%,骨干企業研發技改投入強度6.2%,積蓄發展后勁。具體行業經濟運行分析報告,請參看協會雜志和官微全文,并希望相關企業重視和加強直報數據報送和共享。
二、三個方面工作成效——平臺融合產業鏈多向發力
疫情以來,困難情況下,以產業集群、分支機構和地方行業協會為主的各樂器產業相關組織,積極作為,發揮各自功能作用,科學謀劃,務實開展各項有效服務,助力行業逆勢發展。
(一)發展特色產業集群,助力區域經濟振興
特色化和集群化是推動中小企業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的有效載體。目前行業已培育并授牌的產業集群11個。疫情發生以來,地方政府及主管部門結合各自特色,圍繞提升集群產業優勢、激發集群創新活力、推進集群轉型升級等方面,做出了積極貢獻。
如“中國提琴產業之都”黃橋,由政府投資5000萬元建設“綠島”項目,規劃設計全自動歐米伽靜電噴涂生產線和自動化拋光、打磨設施。新征項目用地,新建標準廠房,年底前投產運行,年可完成35萬只提琴系列產品表面處理,基本滿足全鎮中小型樂器企業的生產配套需求。
2022年7月,“中國北方樂器之都”肅寧成功引進上海民樂一廠有限公司生產加工基地項目,在經歷了“一?!睅?、“兩?!卑l力之后,肅寧樂器產業進入了“三?!甭撁说陌l展新歷程,縣委縣府成立專班接續引導支持樂器產業轉型發展。
“中國電聲樂器產業基地”鄌郚,引導成立樂器小微電商企業124家,通過阿里巴巴國際站、亞馬遜等平臺,對接國際用戶和訂單,年可完成國際訂單2.5萬筆、營業額突破3.6億元;引導樂器企業發展國外代理、建設海外專倉,進一步提升物流配送實效。
“中國吉他之都”正安克服疫情的影響,成功舉辦了中國吉他制作大賽、吉他技能大賽,吉他音樂節及貴州正安吉他展覽會,進一步提升了園區吉他生產水平,有效促進了吉他工業、吉他文化、吉他旅游三位一體融合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逐步實現“吉他制造”向“吉他文化”的轉變。
“中國提琴產業基地”平谷,在疏解非首都功能大環境下,逐步調整集群結構,務實推進產業升級。目前全部完成煤改清潔能源。涉粉塵車間全部完成防爆、降塵升級改造,比改造前減排將近60%?;佚堫^企業研發植物漆替代化工漆,實現提琴上色的“綠色革命”,至今使用環保漆已生產提琴約15萬把,正在形成融合發展的音樂文化產業鏈和生態圈。
(二)分支機構整合資源,推動行業創新發展
樂器行業加上即將成立的未來音樂科技專委會,共計17個分支機構。由于疫情影響,近年來全行業大型會議、活動減少,各分支機構發揮主觀能動性,橫向聯合,縱向深耕,努力提高專項活動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一定效果。
如鋼琴分會多措并舉,不斷提升自主品牌的辨識度和文化影響力。與調律師分會合作,修訂了《鋼琴制作工標準》;調律師分會完成了124人次的認證工作,并組織了職業院校為主的調律師培訓。民族樂器分會積極組織會員企業參加協會大型活動,協同反映政策訴求,組建《民族拉弦、彈撥樂器制作工》國家職業標準編寫工作組,完成了初稿的編寫工作并初步通過。電鳴樂器分會堅持定期舉辦線上行業MIDI技術交流活動,互促提高技術研究和應用水平,并完成《電鳴樂器音色與音樂風格中文名稱》和《樂器中文通用名稱國家標準》二項國家標準修訂,以及《電鳴樂器合成器通用技術條件》等三項行業標準制修訂。手風琴分會完成了《手風琴通用技術條件》行業標準修訂,并組織了行業間技術交流活動。琴行分會通過“音樂聯盟”抱團取暖,制定并實施市場策略和幫扶計劃,通過琴行商學院對近百名鋼琴教師和上千名學生進行鋼琴家進課堂活動,助推鋼琴銷售。音教專委會開展“雙減政策對藝陪機構影響情況”和“藝術培訓機構現狀”等專項調研,真實向部委反映藝陪市場情況。民族器樂文化專委會,積極推進樂器進校園,將古琴文化與演奏成功植入北京外國語大學課程體系,包括古箏、古琴、琵琶、二胡等七種民族樂器。管樂專委會發揮演奏家和企業家組合優勢,多次組織了管樂展演與教師培訓活動,并將培訓與樂器展示結合,推動國產管樂“三進”工程。并策劃國產管樂冠名品牌巡演活動。提琴制作師分會組織了《演奏大師與制作大師的對話》論壇活動,邀請提琴制作大師鄭荃老師同小提琴演奏家、中央音樂學院教授林朝陽教授以提琴的聲音為主題對話,探討提琴制作的奧秘。
(三)地方協會主動服務,發揮區域引領作用
多年來,樂器產業的地方行業組織,一直與中樂協積極互動,務實服務企業,共同發力促進產業發展。
廣東省樂器協會參與《廣東省工藝美術系列藝術設計專業人員職稱評價標準條件》的修訂工作。引“大國工匠”進課堂,開設“名師輔導”課程,助力在校學子技能提升。開辦廣東省樂器設計專業技術人員培訓班,助推人才素質。揚州市琴箏協會積極推動古箏申遺工作,榮獲江蘇省人民政府發布、江蘇省文化廳頒發《非物質文化遺產(古箏藝術)代表單位》,同時新增古琴非遺代表性傳承人23名,古箏非遺代表性傳承人12名。上海樂器協會邀請原社科院張兆安副院長作《當前經濟形勢與上海未來發展》的專題報告,并主動爭取地方相關廳局支持與指導。深圳樂器協會積極組織參與“深圳樂器文化節”“深圳國際數字音頻產業展”“深圳吉他藝術節”等活動,為會員企業提供平臺服務。昌樂縣樂器協會統一注冊“鄌郚牌”吉他商標,形成區域、企業雙品牌布局。組織力量定期到企業技術指導和培訓技術人員。
三、協會服務重點工作——提振信心謀發展凝心聚力
中國樂器協會始終堅持黨建引領,踐行國家發展戰略,務實開展行業調研,在科技創新、人才培養、融合發展、訴求反映中持續發力。
(一)在科技創新中,發揮引領作用
為進一步激發樂器行業企業創新研發能力,提升產品品質,中樂協2015年開始召開行業科技大會,夯實研發基地基礎;2019年起舉辦“全球業界新品首發”活動,張揚品牌價值;2020年組建專家委員會,加大“產學研用”協同的組織力度;2021年開展“科技創新年”活動,并適時推出技術路線圖和三級科研項目;此外,協會還專門組建了業務部,加大了行業參與中國輕工聯、科技部、工信部等有關科技項目評獎活動的力度,積極為企業創新平臺和創新產品爭取更多榮譽,激勵行業科創工作,為企業爭取地方補助資金。促進企業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增強科技創新能力。
一是科技研發與技改投入持續上升。協會對各品類樂器的18家骨干企業抽樣統計,完成科技研發投入3.62億元、完成技術改造投入2.22億元,累計技術創新總投入5.84億元,占主營業務收入的6.5%,并逐年有所提高,也高于全國輕工行業科技百強企業2.8%的平均水平。
二是大項目頻頻啟動。珠江的文化產業創新創業孵化園、海倫的鋼琴及鋼琴配件項目、宜昌金寶的旅游工廠及夷陵生產基地、天津津寶的研發與生產基地都相繼投入,星海的肅寧產業基地項目已正式投產,樂海的文化產業園項目也啟動運營,上民一在蘭考、肅寧的新產業基地也都簽約實施。一大批的產業提升項目的投入,將為樂器行業“十四五”高質量發展積蓄動力與后勁。
三是數字技術應用持續加碼。珠江鋼琴全自動生產線體系,吟飛的云數字音樂共享平臺及MIDI智能數字音樂工作站建立,天津津寶的鼓圈與鼓腔、銅管樂器氣缸與薩克斯管體全自動生產線以及機械人噴涂技術應用,得理的智聯云采SRM供應鏈管理系統及智聯云倉WMS倉儲數據管理平臺的七大管理模塊等數字技術應用項目都相繼投入使用。包括得理、吟飛、幻音、蔚科、艾茉森、羅蘭、樂界樂等企業的數字技術產品研發與推廣,全行業向自動化、高端化、數字化方向發展邁進了一大步。
(二)在人才培養中,助力隊伍建設
協會在國家人社部和中國輕工聯的統一指導下,持續做好鋼琴調律師、提琴制作師職業能力評價工作。在《國家職業分類大典》修訂工作中,經行業努力,增加了“斫琴師”和“樂器設計師”兩個樂器新職業。同時制定了已有樂器工種職業評價標準、教材和題庫的編寫工作計劃,并落實到各相關分支機構,明確了責任人和完成期限。今天下午將專題就樂器行業職業能力評價工作進行專題培訓,請人社部、輕工聯有關負責同志授課。
此外,按計劃做好鋼琴調律師的培訓考核鑒定工作,以及鋼琴調律、提琴制作、吉他制作等技能競賽活動,組織開展科技之星、行業工匠以及參加輕工大國工匠等評選活動,選拔技能人才,樹立典型模范,弘揚工匠精神。開展“技能強國,創新有我”主題征文活動,目前累計收到征文17篇。
為促進行業科技人才建設,7月協會舉辦了樂器行業專業技術人員高級研修班,42名企業老總和技術骨干,參加了為期三天的培訓,在材料學、聲學、美學等方面深度授課、交流互鑒,知名教師精心備課、學員熱情高漲,效果反映非常好。
(三)在融合發展中,打通產業鏈條
中國樂器協會順應行業發展需要,從2015年開始探索,并形成了以“樂器成為家庭標配,音樂成為生活剛需”為目標,以“擴大中高端產品、擴大音樂人口比重”為重點,以產業鏈融合為路徑的工作總思路,先后創新開展了包括“國民音樂教育大會”“6·21國際樂器演奏日”“社會音樂師資培訓”等多個服務平臺,得到業內外各界的一致好評,眾多音樂教育家、演奏家,以及樂器企業和社會藝陪機構、相關行業組織以及喜愛音樂,樂玩樂器的人們紛紛參與其中,為促進產業發展、挖掘現實和潛在樂器消費群體,幫助企業多賣樂器發揮了積極而重要的作用。
對于器樂文化普及活動,從政府到企業都非常重視,積極推展。七屆下來,6·21國際樂器演奏日有200多座城市參與,聯合主辦單位110多家,總演出場次超過1500場,直接參與人數累計近200萬,在線觀眾超過3.7億人次。
黃橋連續多年作為6·21國際樂器演奏日主會場之一開展群眾器樂文化活動,以琴韻小鎮建設為契機,做好“十個一”工程,帶動地區音樂文化和樂器產業發展。肅寧主辦“武垣之聲·律動肅寧——中國北方樂器之都名家名曲音樂會”,積極推動“樂器進校園”活動;正安舉辦吉他制作大賽,吉他音樂節和吉他展覽會,促進三位一體融合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管樂專委會為慶祝建黨百年,組織143支管樂團參加了“雙百”管樂系列音樂會演出,54支樂團參加“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全國校園管樂團隊展播活動;在上海舉辦“東方美谷之夏”管樂嘉年華,143支管樂團,近9000名樂手參加,津寶、金音等企業也參與現場展示和宣傳??谇俜謺鞴歉善髽I分別在網絡平臺舉辦口琴培訓班,口琴比賽,口琴藝術節和公益口琴講座等活動。器樂文化專委會組織了快閃“唱支山歌給黨聽”,公益音樂會“大音無聲,國樂無界”等活動。
每年的國民音樂教育大會有上百位專家參會授課,近百場活動,千余人參加,受到全國各地音樂和樂器愛好者的好評。社會師資培訓每年遞增,已累計近3000名教師參加培訓取得證書。
骨干企業借助國家文化產業發展政策,主動布局文化市場,依托杯賽、大師課、藝術節等,拖動音樂教育逐步向規?;?、標準化、數字化、網絡化、品牌連鎖化發展,不斷提升自主品牌的辨識度和影響力。
“珠江·愷撒堡”、海倫“音才獎”、“長江杯”、“星海杯”鋼琴比賽,“敦煌杯”民族樂器比賽,鸚鵡杯手風琴藝術節,金杯草原之夜手風琴音樂藝術節,“佰笛杯”線上手風琴大賽等,揚州青少兒國際古箏邀請賽,深圳樂器文化節系列活動,音教專委會與天貓聯合推出“云上演奏會”,與抖音聯合推出“抖音挑戰賽”。以及“云岡杯”“普樂杯”“小肖邦”“酷練鼓”等等,各企業的文化創意舉措,強化了企業、學校、音樂培訓機構等各界資源的跨界融合,打通產業生態鏈。
(四)在反映訴求中,務實服務企業
今年初,協會在各集群政府、地方協會和分支機構、企業的配合下,在20多個地區開展了調研,包括在黃橋召開有近20家骨干企業負責人參加的經濟運行座談會,探討后疫情時期產業發展思路,商研行業企業政策訴求,先后向工信部、發改委、海關總署、商務部、文化部、教育部、林草局等部委提交專題報告和專項請示,包括“二手鋼琴”“玫瑰木”“蟒皮”“非學科類培訓”“減輕稅負”“校園樂器采購目錄”等。
其中,玫瑰木和蟒皮問題,在協會與分會綜合聯動,多次與世界瀕危組織、歐洲音樂產業聯盟和國家林草局、海關總署溝通之后,已經得到妥善解決,目前允許有序進口。
“二手鋼琴”問題,協會專門召集了鋼琴企業和相關機構的座談會,征求意見,了解情況,先后三次與海關召開專題會議進行溝通交流,并達成共識,待強標批復,即可啟動相關工作,目前《樂器有害物質限量》強制性國家標準的文本已完善并報國標委。
非學科類藝術培訓機構問題,協會在充分調研并寫出數據支撐的調研報告基礎上,先后三次向文旅部科技教育司、教育部體衛藝司提交了報告,并得到相關部門的積極反饋,因事關多個部委管理部門,目前尚在協調之中。
減輕稅負訴求,已經在國家出臺相關政策中得到解決,不少企業已經拿到退稅款;校園樂器采購目錄已經編制完成并呈報給教育部相關部門。
協會加強協調、積極支持幫助樂器企業申報制造業單項冠軍和高新技術企業,爭取政策惠及,已有明顯進展。
與此同時,通過協會刊物和網絡平臺累計發布國家和地方有關政策及解讀等50余篇,并整理制作“惠企政策匯編”;發表行業相關數據統計分析10余篇,切實為企業需求服務,為行業發展助力。
四、下步工作統籌安排——融合各方新優勢,加快發展
同志們,下面結合學習習近平總書記二十大報告精神,就如何發揮分支機構、產業集群和地方協會各自優勢與特點,進一步做好行業服務工作提幾點意見:
(一)分支機構:分支機構是協會的內設機構,是協會工作的基礎和重要組織部分,要按照協會整體安排,在全局中找準定位,配合做好發動和組織工作,在傳承中堅守、在創新中前行。為行業的科技創新、高質量發展發揮積極作用。分支機構開展工作要堅持問題導向和需求導向,把握好以下四個關鍵點:
一是要保證分支機構正常運轉,主任單位要切實負起責任。協會分會的生命力在于務實開展有價值的活動。協會正在依據分支機構管理辦法,組織對分支機構的考核工作。亦準備建立動態管理機制,保證分支機構的作用發揮;
二是職業能力評價工作。在我們建設國內統一大市場,行業提高產品品質的過程中,從業者職業能力水平的提高是重中之重,結合國家加強職業培訓,弘揚工匠精神的系列舉措,樂器行業更應發揮做好這項工作的天然優勢和必然需求,在統一部署下,按照分工做好職業能力評價標準、教材、題庫編寫等相關工作,各行業鑒定站(所和基地)也要做好開展各工種職業能力培訓和考評的準備工作,相互配合做好這項行業重要基礎工作,下午培訓后,希望大家務必高度重視、抓緊抓實、抓出成效;
三是要加強橫向交流,協同攻關。在行業高質量發展進程中,面對“卡脖子”技術的研發攻關,需要相關企業和組織相互協同,勇于擔當領任務,本著共同的目標開展研發攻關工作,加速推動行業科技進步。在文化普及,師資培訓、市場推廣等行業活動中,也需要相互協同,一盤棋向前推進;
四要推進標準化工作,特別是團標工作。在行業工作中,標準化工作是與人才建設同等重要的基礎工作,必須努力做好。在標準的類型、指標數據上要堅持市場化引領作用,在團體標準中要突出區域和行業特色,一類企業做標準,這是能力和素質的體現;
五要堅持依法依規辦會。提高政治站位,強化遵紀守法意識,加強行業組織管理,規范行業組織運行,落實民政部《通知》要求,嚴格規范自身行為,不越紅線、守住底線,做到“六不得一提高”,為新時代新征程開好局。
(二)產業集群: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對區域經濟發展在建設現代化強國進程中的作用有精準表述,為產業集群發展指明了方向。
一是堅持特色建群,優勢強群。樂器行業目前在各地政府的支持下,共建有11個產業集群,各具亮點各有千秋。對區域經濟發展、制造業優強、文旅產業共榮、鄉村振興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誠摯期待要做精“特色、優勢”大文章,真正以“特”立足且差異化發展,以比較優勢和競爭優勢鑄就集群的核心競爭力。
二是堅持“產業為基、文化為魂、融合為徑、人才為本”發展原則。要注重效果和效益,切忌產業“空心化”,特別注意龍頭企業帶動作用、強化雙品牌建設;應彰顯樂器文化和區域文脈,并結合時代特征張揚創意文化,使產業集群始終保持文化底蘊;應以產業集群建設推動生產、生活、生態融合發展,加快形成以產促城、以城興產、產城融合的態勢;應強化人才自育與引進,發揮政策、環境、機制優勢,形成人才流動的“洼地”效應。
三是持續完善一平臺六中心。既在產業集群平臺上,持續建好制造中心、研發中心、標準中心、檢測中心、物流中心、信息中心。并注意深化提升,向著現代產業集群平臺的智能制造中心、創新創業中心、國際對標中心、檢測追溯中心、智慧物流中心、投資決策中心的方向執著發展。加快布局建設一批產業創新中心等創新平臺,逐步推動集群發展壯大。
四是充分利用上海樂器展、國民音樂教育大會等平臺擴大區域和企業品牌影響力和市場占有率。在中國樂器市場巨大潛力不斷被挖掘的情形下,集群不僅要幫助企業做好產品的研發升級,更要助力企業在市場拓展、品牌宣傳等方面的引導工作。
(三)地方行業協會:要共同把握好一家人、一盤棋的原則定位,保持同向、同心、同頻的工作方法,深入思考和著力聯動的問題。
一是堅持聯動發展。隨著國家經濟管理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行業協會的地位作用,特別是不可替代性將會越發明顯,我們要把握好機遇,加快聯動發展,堅守“為行業謀高質量發展、為企業謀競爭力提升、為協會謀公信力增強、為消費者謀美好生活”的初心使命,做好中樂協年度重點活動和地方協會特色活動的聯動,在為會員企業務實服務中得到自身發展;
二是把握實現路徑??蓮目萍紕撔?、人才培養、展覽展示、訴求反映、音教服務等多方面共同聯手聯動,加強熱線聯系,不斷提高說清行業的能力,更好地為會員企業提供優質服務,努力為擴大音樂人口,擴大樂器市場聯合發力,共同促進樂器產業轉型發展。
三是共勉著力重點。聯動發展應增強主動意識,共同形成服務和發展的合力;應持續增強服務能力,不斷創新市場化服務平臺;應拓寬合作渠道,共享信息資源;應動態交流理念方法,攜手應對挑戰共謀發展。
同志們,2022年還有一個半月時間,疫情的影響還在繼續,行業整體形勢不容樂觀。分支機構、產業集群、地方協會要認真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國家有關戰略方針,提高政治站位,將行業放到整個國家宏觀戰略發展的大局之中。中國樂器行業經過40多年改革開放大潮的洗禮,已經從一個不起眼的小行業發展成為世界樂器制造大國和消費大國,這就要求我們各項工作要順應時代變化,持續提高黨建引領、融合創新、國際化、市場化、職業化五種能力。堅定信心,抱團融合發展,著力提高各層面工作人員綜合素質和效率效能,努力實踐樂器大國大作為,推動分支機構、產業集群、地方協會的工作進一步上水平,見實效。
同志們,年底年初,中國樂器協會還有三項重要行業活動,一是與南京藝術學院合作舉辦“樂器學高峰論壇”及優秀論文交流活動;二是12月中旬將在長沙舉辦年度行業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大會;三是擇期舉辦第二十屆上海國際樂器展。由衷感謝各位企業家行業同仁精誠團結、同心共振、風雨相隨、一路相伴,堅信市場化平臺一定會發揮好促消增效的重要作用。屆時期待各位同事共商行業大事、共敘樂器情緣。
希望全行業在黨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堅持“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總基調,緊密圍繞行業“十四五”規劃,用足用好國家與地方政府的扶持性政策,把握長遠戰略與近期目標相結合,以科技創新與數字化轉型為重點,繼續推動“兩翼發力”,“六輪驅動”,著力提升品質、做強品牌;把握人才培養與職業能力評價相結合,致力多層次人才隊伍建設,以“樂器三進”為擴大市場的切入點,進一步強化全產業鏈融合,努力為實現樂器強國共同不懈奮斗。
謝謝大家。